银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随笔惠济寺古银杏穿越千年的笃定,岁月沉淀 [复制链接]

1#

文、图:墨华不冷

(本文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左边“雷击复苏”,右边“千年垂乳”

这是三棵多岁的古银杏,耄耋老人经过,亦只是小孩。

树活千岁,人活百年。人的生命,比起自然万物,渺若微尘。

这三棵古银杏,位于南京浦口区汤泉街道的免门票寺庙——惠济寺。

这棵叫“撑天覆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惠济寺,始建于南朝,毁于太平天国时期战火,清光绪年间复建部分,年启动复建与扩大。

从千年古刹,到遗址公园,惠济寺已不是最初的模样。残留的础石、碑刻,是缄默的历史伤疤,是黯淡的前朝背影,亦是幸存的时光厚礼。这里,南朝宋武帝刘裕来过,南朝萧梁昭明太子萧统来过,北宋词人秦观来过,近当代书法家林散之来过……如今,我来过。在一千多年的日月轮转中,名流草民,僧者香客,来往如梭,聚散如风。

这三棵银杏,相传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手植

寺,不是从前的寺,而寺里的银杏,依然是从前的银杏。寺与银杏之间,隔着滚滚奔腾的时间洪流。

比起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惠济寺,它们级别更高,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三棵古银杏,相传是昭明太子在此修学时手植。这位近乎完美的太子,是我国首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主编。南京有多处昭明太子的读书台。南京已被列入“世界文学之都”,其中昭明太子牵引出来的文脉,幽远绵长。

如今,人已进入轮回,树仍屹立千年。据说这三棵银杏的长寿,与汤泉地区得天独厚的地下温泉滋养有关。它们是三位时光的老者,沐浴过唐风宋雨,迎接过明清花月,唯一见证这儿的沧海桑田。每逢深秋初冬,三位“老寿星”黄袍加身,浩荡华美,风姿绰约,与黛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唐式风格寺院,相映成趣。

三棵老树,有名有姓,名副其实——千年垂乳、雷击复苏、撑天覆地。它们身高耸天,均为20余米;胸围粗大,“雷击复苏”4米多,其他两棵7米多,均需多人合抱。

古银杏的“气根”

“千年垂乳”,令我初识形似钟乳石的银杏树乳,有人称之为“气根”。

七条气根,最长达两米,垂下岁月的幽长与苍莽,垂下生命的神秘与庄重,与韶颜稚齿的银杏叶,演绎生老轮回。

“雷击复苏”,堪称劫后重生的励志奇迹

“雷击复苏”,在三棵树中,最像劫后涅槃的得道高僧。咸丰年间,其遭雷劈,半株烧毁,数年之后,竟奇迹般,复苏重生,枝繁叶茂,收获了一个“雷击复苏”的响亮名号。伤痕犹在,却成勋章,十分励志。其树型,一柱擎天,笔挺高耸,异于其他两棵横向舒展的丰盈。

其躯干的“一线天”,仿佛隐隐传来当年雷击的响声。劫难,总蛰伏地无声无息,却来得惊天裂地,对树如斯,对人亦如斯。你熬过来,便春甩绿袖,秋披金甲,舒展岁月沉淀的优雅。

“撑天覆地”下,撒落叶

“撑天覆地”,亦是命途多舛的主儿。它在十年浩劫岁月,惨遭砍伐,今仍坚挺,树冠诺大,遮天蔽地。

其东边,矗立着刻有《古银杏行》的石碑。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两度游惠济寺,对故乡的三棵古银杏,赞颂不已,挥毫写下长诗《古银杏行》,五百余字,洋洋洒洒,高古雄劲。

千余年来,香火绵延

千年光阴,白云苍狗。如今,在空旷开阔的惠济寺遗址公园里,游人如鲫,慕树而来,拍照游玩。香客接踵,焚香拜佛,端庄恭肃。

袅袅的炉烟,如飘荡的思绪。莫非要像一只倦飞的斑鸠,停驻在寺庙的檐角,眺望远方,心才找到归宿?

不,清静佛地,亦有江湖,万丈红尘,既是迷津,亦是道场,小隐于野,大隐于市,一蔬一饭,一喜一悲,一聚一散,皆为修行,唯有自渡。瞧这三棵古银杏,它们历尽多年的沧桑风雨,不问红尘纷争,管他凄风厉雨,笃定从容,去留无意,所结白果,皆无苦心,极其稀罕,被誉为“佛缘圣果”。

林散之先生《古银杏行》云:“良夜几闻读书声,芳园时发春草思。星移世易人物换,独余老木煦生意。”我细嚼之。依稀间,昭明太子的读书声,带着青苔般清凉的远意,穿过一千余年的时间烟云,穿过此起彼伏的人群喧嚣,落在氲氤的香火上,落在飘渺的钟声上,落在满树光影流转的生命潮汐上。(文完,图片继续)

三棵老树,典雅大气银杏与佛,渊源颇深黄袂飘飘,浩荡华美黄叶褐枝,黛瓦白墙一头辉煌,满目璀璨沧海桑田,依然明媚虬枝苍劲,生命坚韧焚香拜神,神情恭肃风雨千年,笃定从容游人嬉耍,阳光曼舞过客驻足,无不赞叹

注:本文图片摄于年12月6日。

(版权声明:维权骑士签约作者,原创图文,欢迎转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不可摘编、洗稿等。侵权必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