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文蜀山之王贡嘎山珍稀植物c4bhhd2 [复制链接]

1#

[图文]“蜀山之王”贡嘎山珍稀植物


有“蜀山之王”美称的贡嘎山不仅有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质地貌景观,还有着从亚热带到寒带完整的植物谱系。一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CUN)列为极危物种的植物,可能仍在这里的深林中悄然生长,但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环境改变,这些植物随时可能消失。中国西南地区“植物与社区”保护项目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这些珍稀植物灭绝之前,找到它们的踪迹,并且实施保护。图/耿栋 2月中旬的一场大雪为有着“蜀山之王”美称的贡嘎山披上了银装。桦树和槭树等落叶乔木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只有一些高海拔的常绿针叶林还保留着深绿的颜色。 这片皑皑白雪下覆盖着九龙桦、康定木兰、五小叶槭等濒临灭绝的极危植物物种。由于气候变化和那些被贡嘎山瑰奇风景和壮丽冰川吸引来的游客,这些珍稀植物随时有消失的可能。 2010年12月,“卡尼尔社区植物保护基金”(以下简称“卡尼尔基金”)完成了在贡嘎山的第一阶段保护工作。他们在野外调查和了解一些特有植物物种,比如康定木兰和五小叶槭,并通过和当地老百姓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合作,采用人工育苗的方式,将它们从严重濒危的边缘挽救回来。 从今年3月开始,卡尼尔基金将开始进入贡嘎山植物保护的新阶段,一方面,他们希望能继续调查和发现更多种类的珍稀植物,并加以保护;另一方面,对于像康定木兰和五小叶槭这样的植物,尽可能扩大它们的种群数量,将其恢复到一个相对安全的程度。 高山杜鹃的王国 耿栋是卡尼尔植物保护基金成员之一,在2009年至2010年间,曾3次进出贡嘎山,收集并拍摄下那里濒危植物的影像资料和保护故事。“贡嘎山的植物保护,其实主要集中在海拔1200米至4000米左右的这一段区域,再往上就是雪山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植被了。”耿栋介绍说。 贡嘎山一带珍稀植物分布的区域主要包括3县13乡:康定县两个乡、泸定县8个乡和九龙县的3个乡,另外贡嘎山东坡的燕子沟和海螺沟,也是耿栋和卡尼尔植物保护基金组寻访珍稀植物时足迹所至的地方。在这片川西森林区,耿栋拍摄下无数奇异花卉的身影,并将这些植物称为“贡嘎山上的绿色精灵”。 高山杜鹃是贡嘎山上最常见的“精灵”之一。从山脚一路向上行进,随着海拔的上升,人们能在这里见识到各种不同种类的野生杜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木本杜鹃花长得十分高大,最高的有十几米高,而越往海拔高的地方走,杜鹃花会长得相对矮些,但一般也有米高;这些杜鹃花往往以白色和粉红居多,长满整个山谷,在远处雪峰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好看。 贡嘎山向来有着“高山杜鹃的王国”之称,单是高山杜鹃这一种植物的种类,就超过了230种。 “在贡嘎山里,我还见过一种长在树上的杜鹃花,这种杜鹃花扎根在树冠间厚厚的苔藓上,倒垂着生长,也能长好几米长,开出鲜艳的花来。”耿栋说。 没有人能确切知道这些长在树上的杜鹃花,究竟经历了一种怎样的进化历史——这到目前为止都还是一个谜,但在贡嘎山,这样“倒悬式”生长的植物并不只高山杜鹃一种,卡尼尔植物保护基金组还发现一种叫做“垂地异黄精”的珍稀植物,同样也扎根在树上,垂地而生。后者也是贡嘎山所特有的一种植物,野外不超过100棵。 卡尼尔植物保护基金组负责人何兵介绍说,这样的杜鹃和垂地异黄精目前都已经能在实验室里培植成功,能倒悬着生长,但植物同样也存在着“野化”的困难,因为目前的生长环境和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生长环境已大不一样,想把这些实验室里倒垂的植物再“回植”到野外环境,目前还没有完全成功的例子;而同时这些野生的、数量不足百株的奇花异草,却在自然中数量慢慢减少。 神秘的五小叶槭 在为期2年的卡尼尔植物保护项目中,成绩最大的要算是对五小叶槭和其栖息地的保护。 五小叶槭形似枫树,但看上去比枫树纤弱,到了深秋,叶片也会变红。在西方园林界,五小叶槭享有与另一种古老植物“鸽子树”珙桐齐名的美誉,它们是西方人最喜爱的两种中国植物。 在厚厚的《中国植物志》里,有着这样对五小叶槭的描述:四川特有种,落叶乔木,高达10米,掌状复叶,有披针形小叶片(通常5片),生于海拔米的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木里。 上世纪20年代,著名植物学家、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在木里县第一次发现五小叶槭,并将它的树枝、树叶和果实装进标本夹,带到美国,一个名叫Diels的德国教授在两年后给它们取了个名字——五小叶槭,并按照国际植物学命名法规,用拉丁文给其命名为Acer pentaphyllum Diels。之后,欧美的植物园为了“红得好看”,想法引种了五小叶槭。 但奇怪的是,经过那次发现之后,野生五小叶槭就像消失了般,在随后几十年中,再没有人找到过它。1982年,中国科学院在开展“横断山科学考察”时,成都生物所在九龙县城南面大约40公里处采到一份五小叶槭标本,由于采集地点记录不详,它在短暂现身之后,转眼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1988年,受《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二卷编委会的委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印开蒲先生再次前往九龙,在历尽千难万险之后,无意中在当地村民的背篼上发现了被砍下的五小叶槭枝条,最终确定了它的分布地点。 2003年,印开蒲等人又在九龙发现了一个生长在多石陡坡上的五小叶槭种群,约166株。随后,成都生物所又在康定县的吕曲河边的灌丛里发现了一个五小叶槭种群,但规模较小,只有十几株。 2005年,一直关心九龙地区五小叶槭生存状况的植物学家印开蒲先生发现九龙境内最大一片五小叶槭正面临着灭顶之灾—— 一个水电公司正在这片五小叶槭的原生地大兴土木,他赶忙到九龙县林业局去反映了情况,县林业局才知道九龙县有这样一种珍稀植物。 县林业局出面和电站方面谈判,最后成功说服了电站老板将一个在建的电站排渣洞移动位置,从而保住了该区域大面积的五小叶槭,并对部分不可避免会受到电站施工直接威胁的五小叶槭树木,采取了移植。 在“卡尼尔社区植物保护基金”支持下,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管理处开展了五小叶槭的种子采集储藏项目,在九龙县扎日村社区推动五小叶槭保护工作,不仅培养会育苗的藏族老百姓,也发动整个社区参与到采种、育苗、保护野生五小叶槭的活动中。通过对五小叶槭的适度开发,例如建立苗圃,发展红叶观赏旅游,既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和保护意识,又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野生的槭树种群。 今年6月,甘孜州雅江县也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一支考察队在雅江县境内的格西沟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260多株五小叶槭种群,这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个五小叶槭野生种群。有了国家林业部门的重视、民间保护组织和当地社区力量的参与,五小叶槭在野外和园林中都能得以繁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